中医体质辨识认为,当对认知对象采取否定或反对态度时,可引发愤怒、悲哀、忧郁、思虑、恐俱等情志反应。如果人们突然遭遇某种强烈的精神刺激,或科绊某一长久持续的精神创伤,情志变化超越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的适应调控能力:或人体正气虚弱,脏腑精气虚衰,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低下,必然会产生一些煤发性冲荡激情或紫绕心际难以排解的情志变化。其结果是造成阴阳气血逆乱,脏腑功能失常,气血津液损伤,从而诱发或导致疾病的产生,中医病因学称为“七情内伤”。
《素问举痛论》指出:怒则气上,怒则气缓,悲则气消,恐则气下,惊则气乱,思则气结。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》提出:怒伤肝、冉伤心、忧伤肺、思伤脾、恐伤肾。说明突然强烈或持续不解的外界剌激作用于人体,引起超乎寻常的情志变化,可扰乱气机运行,内伤五脏秸气,导致脏捬阴阳气血失调;偏激的情志活动与脏腑的伤损还存在着某种特定的相关性。
此外,五脏相气、阴阳气血盛衰变化,亦可产生异常的情志反映。《灵枢本神》所调“心气虚则悲,实则笑不休”、“肝气虚则恐,实则怒”等即是此意。
总之,悄志和悦,动而中节,则气血调和、脏腑生机盎然,百病不生;情志变动,过激过久。则气血逆乱,脏腑功能失常,疾病丛生。因此,中医学历来主张将调摄精神悄志、保持形神和術统一作为养生防病之首务,养生必先治神。